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

新闻中心

“千元一克”的金饰,克重消失背后藏着什么猫腻?


黄金饰品柜台前,灯光下那些熠熠生辉的吊坠和戒指,总能让人心生向往,可你知道吗?那些被贴上“一口价”的黄金饰品,可能暗藏玄机。有人欢天喜地买回家,却发现每克价格高得离谱;还有人满心以为捡了便宜,回头一算才发现自己成了冤大头。究竟是商家精明,还是消费者糊涂?看似简单的“一口价”,背后有着怎样的秘密?
 
最近,黄金市场的“一口价”风潮愈演愈烈,吸引了大量消费者。不少品牌如老凤祥、周大福等,都将“一口价”饰品和按克计价的产品摆放在同一个柜台,乍一看似乎没什么区别。但当消费者真正掏钱买单后,才发现其中猫腻。比如,在今年2月中旬,有位男士花1706元买了一个吊坠,回家一称,发现只有1.04克,每克价格竟高达1640元。但当时店员并未主动提到克重,他满心以为黄金都是按克卖的,没想到自己买的是“天价黄金”。
 
这样的故事并非个例。另一位女士花了4196元买了一枚黄金戒指,询问店员克重时,对方表示“一口价”的产品是按件标价,克重不重要。结果她回家后查证,才发现那枚戒指只有3.2克,平均每克价格高达1311元。消费者的疑惑并没有因此结束,反而越挖越深。
 
当记者走访黄金柜台时发现,“一口价”饰品的标价单上通常只写着总价格、含金量和工艺,却很少标明克重。即使有标注,也藏得很隐蔽,需要顾客主动询问才能得知。有些商家甚至干脆不标克重,消费者想知道的话,就得让店员现场称重。
 
那么,这种定价方式到底是在迎合市场需求,还是利用信息不对称牟取暴利?
 
一、轻量化设计:商家的算盘
 
“一口价”黄金饰品的出现不是偶然。早在2010年前后,部分黄金品牌就开始推广这种定价方式,目标明确:瞄准年轻消费者。这些饰品往往设计感十足,加入了古法金工艺、热门IP联名等元素,看起来非常时尚。而且单件重量较轻,总价也相对较低。
 
但这里就有一个问题:虽然单价看着不高,但每克价格远远超过按克计价的黄金。比如,有品牌推出的1.09克吊坠,售价2380元,每克价格高达2183元,而当天的黄金市场价才500多元。商家通过设计和工艺的溢价,把轻量化黄金饰品卖出了“奢侈品”的价格。
 
这种策略并非没有道理。年轻消费者对款式和设计的追求,往往高于对金重和价格的敏感度。而商家正是抓住了这一点,把普通黄金饰品包装成了文化和时尚的载体,以此提高利润空间。
 

上一文章:暂无!

下一文章高速公路用灯行业的发展

苏ICP备20037645号 Copyright@ All Rights Reserved 南通润威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联系人:陈先生 销售热线:13706276333 电话:0513-88662889
地址: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军工路11号